八月的渝州大地,暑气未消,雨丝中却已带着几分秋意。8月11日,新洋丰在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“洋丰双控”玉米专用肥示范田举行测产观摩会,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,现场早已聚集了近百位撑着伞的农户,大家踩在湿润的田埂上,一边细看示范田玉米长势,一边焦急等待会议开始;次日,这份热情又在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的田间延续,淅淅沥沥的细雨中,草帽与雨披交织成一片忙碌的景象。雨水淋得湿衣裳,却淋不灭农人奔向“省力丰收”的心。
观摩会现场
在重庆的玉米地里,“反复弯腰”是深植于种植习惯里的常态。当地农户种玉米,要么直接播种,要么育苗移栽,可无论哪种模式,都逃不开“淋粪水+三次追肥”的固定流程。春播期弯腰施底肥,苗期顶着烈日追氮肥,灌浆期再扛着肥料走一遍田埂,年长的农户常常累得直不起腰。更让人无奈的是,这般辛苦,亩产却总在“及格线”徘徊,成了压在心头的大疙瘩。
重庆玉米施肥现状
而“洋丰双控”的出现,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困局。观摩会上,农艺师拨开玉米叶,指着饱满的果穗算起了账:“不管是直播还是移栽,‘洋丰双控’肥料一次施下去,养分慢慢释放,全程不用再追肥。老辈子们不用再顶着太阳跑田埂,省下来的力气能多照看几亩地。”
每场观摩会的测产数据一出来,人群就炸开了锅。武隆示范田亩产1020斤,对照田亩产870斤;彭水示范田亩产1120斤,对照田亩产973斤,都比当地常规种植增产近两成!在武隆示范观摩会上,有位种了三十年玉米的大爷蹲在田埂上,摸着沉甸甸的玉米棒直念叨:“这才是咱庄稼人想要的肥料,省力还多收!”
左为武隆观摩会测产对比,右为彭水观摩会测产对比
“我家5亩直播田,先订2袋!”“我家3亩移栽田,要3袋!”“还是早点订稳妥,我怕晚了没货!”尽管距离下一季玉米用肥还有整整8个月,每场会议刚结束,农户们就急着围住经销商要求预订肥料,提前把“省心”和“丰收”锁进仓里。
雨还在下,但田埂上的笑声越来越响。“洋丰双控”用实实在在的效果,让重庆的玉米种植告别了“累弯腰却难丰收”的过去,也让农人们对下一季的田野,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期待。
农户争相订肥场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