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界技工炼成主操 ——记2024年度集团劳动模范、总部塑编厂彩印车间主操邵云龙
2025.07.26  浏览量:13  
  

人物档案


邵云龙,于2008年入职新洋丰总部塑编厂担任食堂主厨,2018年,渴望拓宽职业通道的他,转岗至彩印车间担任操作工,2024年升任主操。在彩印车间工作期间,他以跨界思维破解生产难题,用工匠精神雕琢产品品质,为车间安全、高质、高效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
 邵云龙正在观察彩印效果(5版).jpg


跨界转型,十年灶台促成长突破

 

邵云龙担任食堂主厨的十年间,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与氤氲的烟火气息中,将青春热情倾注于每一道家常滋味。转岗至彩印车间后,他在滚轴转动的律动声中开启了与多彩油墨相伴的新篇章。为了快速适应彩印车间工作,他一边在操作中自行摸索总结经验,一边虚心向同事、向主操请教操作技能,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。当身边同事向他请教成功秘诀时,邵云龙笑着解释:“在食堂做菜要精准掌握火候,到了彩印车间则要严格控制色差,道理是相通的,只要精心操作就一定能行。”善于类比、勤于思考,这就是他从厨师转岗彩印操作工后,能迅速适应环境,快速成长的秘笈。

 

临危受命,克难攻坚创增产奇迹

 

  2024年8月,邵云龙迎来新的挑战。因班组主操调岗,邵云龙临危受命接任主操,他不仅要统筹生产计划,更要解决首印校对这个“技术雷区”。“当时压力特别大,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偏差都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。”邵云龙回忆道。在接下重任后,他坚持早一小时到岗,并在工作中总结出“三查三核”工作法:查设备参数、查油墨状态、查环境温湿度;核生产订单、核工艺标准、核质量要求。为确保万无一失,他将手机备忘录升级为“动态数据库”。从油墨调配比例值的变化规律,到版辊磨损的周期性特征,50余条故障处理笔记形成了独特的“邵氏经验库”。在连续几个月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,他带领班组实现BOPP膜日均增产146公斤,月废品率从2.3%降至1.18%。

 

深夜排障,谨小慎微守质量防线

 

“包装袋上无论出现多小的瑕疵,都属于质量问题,今晚必须解决!”2024年某个夜班,邵云龙在康朴新品包装生产线上巡查时,发现首印样版彩膜上出现若隐若现的蓝色细线。这种被称为“刀丝”的质量问题,看似微不足道,却会影响整批产品的美观度。邵云龙立即停机,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设备内部。他按照手机备忘录里的排障流程,逐一对版辊、油墨、刮刀等部位进行排查。半小时后,终于在刮墨刀支架上发现了一颗松动的螺丝。“就是它!”他迅速拧紧螺丝,重新开机,刀丝消失。凌晨三点,当最后一卷合格产品下线时,他的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  

检修攻坚,汗透工装展先锋本色

 

2024年夏季,车间三台彩印机需要同步检修。面对设备上油污板结、车间高温难耐等困难,邵云龙二话不说,抓起工具便钻进机器内部。当时室外温度高达38℃,机器内部更是闷热如同蒸笼,稍一活动,汗水便湿透工装。为加快检修进度尽早开机生产,他顾不上休息,一遍遍用铲子清理齿轮、墨辊上凝结的顽固油墨,任凭工装如水洗般湿透也专注如初。他的干劲感染了同事,大家纷纷克服高温困难主动加入。最终,在他的带动下,原本计划三天完成的检修任务,提前一天完成。


从食堂厨师到彩印主操,邵云龙用十七年时间诠释了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”的工匠精神。如今,他的手机备忘录已经更新了两百多条故障记录,而他的工匠故事,仍在彩印机的轰鸣声中续写新篇。